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举办学术交流报告会
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于2015年5月4日下午举办了2015年度第3次学术交流报告会。它也是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与中科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联办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包括叶叔华院士在内的数十位老师和同学认真听取报告,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报告会上,来自地球自转变化课题组的成剑霞副研究员和田伟助理研究员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成剑霞副研究员报告题目是《THE NATURE OF CME-FLARE ASSOCIATED CORONAL DIMMING》。日冕物质抛射通常伴随着日冕变暗,通常日冕变暗可以用来诊断磁绳足点的位置。由于物质被抛射,造成暂时性的密度降低,因此会形成观测上的变暗现象。报告分析了三个典型的双带耀斑,它们都伴随有日冕变暗现象。主要利用了SDO及STEREO卫星的数据。侧重分析了日冕物质抛射随时间的演化以及与磁重联的关系。另外通过不同的模型,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日冕物质抛射的演化规则。
田伟助理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利用多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综合解算地球自转参数的实现策略》, 报告首先介绍了目前利用多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综合解算地球自转参数的现状和主流趋势,然后通过基本的平差模型来分析了目前三种层次上的综合策略:基于原始观测量、基于法方程和基于参数解的综合。得出基于原始观测量和基于法方程的综合策略,在理论上是等价的,基于参数解的综合不但与前两种综合策略中施加约束的次序不同,而且施加约束本身也不相同。然后通过考察ITRF2008的实现过程,具体讨论了综合过程几个比较核心的步骤,包括参考框架基准的选取,约束的施加,相对权重的确定和局部关系的引入等。最后概括性比较了法国Institut Geographique National (IGN) 实现地球参考框架ITRF和德国Deutsches Geodätisches Forschungsinstitut (DGFI)实现地球参考框架DTRF的差别。
会上,大家还结合自己研究的领域,就报告中感兴趣的方面进行了提问和卓有成效的交流,并且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
附件下载:
Speaker:李牧 教授 (深圳技术大学)
Time:2025年 6 月 27 日(周五) 下午2:00
Location:天文大厦三楼中会议室
Speaker:澳门科技大学的王鹏越博士
Time:2025年6月16日 (周一) 15:00
Location:天文大厦三楼小会议室
Speaker:吴健 教授 (哈工大)
Time:2025年 5 月 21 日(周三) 下午4:30
Location:天文大厦十九楼银河报告厅
Speaker:王君刚博士后
Time:2025年5月27日09:30:00-11:30:00
Location:天文大厦19楼银河报告厅
Speaker:赵丰教授
Time:2025年3月7日(周五) 10:00-12:00
Location:天文大厦三楼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