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接触双小行星(4179)Toutatis的形成机制研究
题目:接触双小行星(4179)Toutatis的形成机制研究
时间: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上午10:00—11:00
地点:三楼中会议室
报告人:紫金山天文台胡寿村博士
摘要:
近地小行星4179 Toutatis因为其奇特的形状和自转而备受关注。地面雷达观测和嫦娥二号光学探测结果均显示该小行星具有延展型的接触双小行星结构(双瓣结构),并且连结处位于主瓣的长轴上。据推测该小行星的形成机制可能来自于两部分结构的相互低速撞击。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工作,并将结果与光学照片进行比较。我们考虑的机制为:假设Toutatis的母体是一颗双轨旋同步双小行星,在近距离飞越地球的过程中,由于地球的引力改变了其相互轨道,并且地球潮汐有可能影响该系统主星和卫星的自转和形状。我们假设卫星相对主星的距离为4倍主星半径,并且两部分均考虑为由无粘聚力作用的自引力球形粒子聚合体所构成。我们采用了基于软球离散元模型的颗粒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整个过程。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参数下,该机制很容易形成接触双小行星,但我们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互碰撞很难用来解释主瓣的延展型结构。然而,我们同样发现,在飞越距离大概1.4~1.5倍地球半径情况下,我们可以获得一组与目前Toutatis形状相似的接触双小行星,这样的结果表明该工作中提出的机制有可能用来解释类似Toutatis延长型接触双小行星的形状起源。
附件下载:
Speaker:李牧 教授 (深圳技术大学)
Time:2025年 6 月 27 日(周五) 下午2:00
Location:天文大厦三楼中会议室
Speaker:澳门科技大学的王鹏越博士
Time:2025年6月16日 (周一) 15:00
Location:天文大厦三楼小会议室
Speaker:吴健 教授 (哈工大)
Time:2025年 5 月 21 日(周三) 下午4:30
Location:天文大厦十九楼银河报告厅
Speaker:王君刚博士后
Time:2025年5月27日09:30:00-11:30:00
Location:天文大厦19楼银河报告厅
Speaker:赵丰教授
Time:2025年3月7日(周五) 10:00-12:00
Location:天文大厦三楼报告厅